By 珍島-品牌客戶部Zachary
轉眼間,微博已經度過了第三個年頭,不得不承認,相比當初的火熱,微博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微信等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也對微博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特殊的多元化背景下,微博對品牌的價值是否還一如當初?
那年微博正紅時
微博流行時,大到公司紅人,小到草根個人,開微博成為了一件緊急且必要的事情。公司所有的對外傳播策略,都會融入微博的元素,而和微博相關的KPI也層出不窮:粉絲增長量、單個微博轉發率、評論數……這些KPI的誕生也讓“加粉”“刷評論”等產業鏈應運而生。
如今微博“沒落”時
現階段,微博已經步入了平淡,原來天天刷微博的人現在或許正對著各種屏幕刷微信朋友圈。以至于有些甲方認為微博無足輕重,“微博時代”的那種迫切感已然轉向微信。“別管微博了,我們現在就想著怎么做微信!”“微博已經不火了,我自己都幾周沒刷微博了,天天泡微信!”“我們不會考慮請乙方維護微博了,成本太高。”“我們老總現在很倚賴微信,開會、談工作、發號施令,都通過微信。風向標變了!”
運用好社會化媒體工具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長莊淑芬說道:“我覺得在整個趨勢來看,好像視頻啊,微電影啊,變成一種形式。那你說這個是不是趨勢,我倒沒有覺得一定是趨勢,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東西變成形式的時候,就會缺少一些營銷的創意還有內涵,我覺得這個是我們這些營銷傳播人,這些業界的專家要更用心的。”
寶潔負責全球品牌建設的高管畢瑞哲也表示,數字營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謂的數字化工具,只不過是和消費者溝通的一種手段而已,廣告界應該關注的還是通過各種創意、新鮮的廣告,來進行的品牌建設。
所以在討論現階段微博對品牌價值時,認為必須搞清楚社會化媒體工具這一概念。不管是微博、微信,還是在未來某個時間出現的其它,它們只是工具。我們不能被工具主宰、牽著鼻子走。我們要把這些工具融入到公司公共關系、市場營銷的整體策略中,讓它們為其實現變革!
微博對品牌的價值
1、微信訂閱號“每天一條”和服務號“每月4條”的信息發送數量,決定了微信在塑造企業品牌形象這方面上,在活躍度上要弱于微博。珍島認為:對于公司而言,微信更偏重于服務功能,特別是通過微信打造的個性化、定制化、私密的專屬服務。微信讓傳統商業模式,如企業客服等發生了質變。但是就“媒體屬性”而言,在微博上傳播信息更廣泛、更靈活。所以,如果企業需要一方平臺,能及時、靈活(特別強調“靈活”)、有創意地發布信息,讓信息豐滿化,渴望通過有價值的內容塑造企業立體化的品牌形象,微博仍是很好的平臺。
2、微博是個無門窗的大平臺,在這里發生的一切,都公之于眾。在微博平臺上,和目標客戶互動,重要的是:讓粉絲彼此間,無阻礙地互動,打造成粉絲的聚合平臺,這是微博的先天性優勢。只要微博的內容持續表現出“生命力”,微博就會持續吸引粉絲,而一旦微博開始發布些不痛不癢的內容,無論微博交給何人運營,微博也就不再是微博,轉而退化成了一種單向的信息傳播方式。
3、微博仍是公司危機公關的社會化媒體主陣地。我們認為,由于危機發生時,很多人依舊會習慣地通過微博搜索企業的信息,而這個時候企業的表態至關重要,這一點是微博相對于微信等媒體而言更加開放和互動的一面。
所以至此,微博對品牌還是很有價值可言,微博在公司整體的傳播計劃中,也將會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微信等其它媒體對微博的沖擊,也將會繼續促進和加深微博這一媒體對于品牌曝光的獨特作用,幫助微博持續“進化”。這一點,是企業在進行時應該考慮清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