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谷歌Android憑借著眾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及機海戰術在智能手機市場取得了快速的增長。目前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有率已經是老大,新年伊始,其主力三劍客意欲2012挑戰蘋果,目前協定方式效仿iPhone縮減智能手機發布的款數,其結果將會如何,真的可以如法炮制?網絡運營專家做了如下分析:
智能手機市場利潤比拼——蘋果依然強勢
谷歌Android系在智能手機市場中的成功,靠的就是眾多合作伙伴的支持,確切地說是三星、HTC及摩托羅拉這三劍客,因為它們基本上占據了Android系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大部。但從所獲取的利潤角度看,三者的表現卻是大相徑庭。據統計顯示,蘋果去年獲得了全球手機產業52%的利潤,相比之下,排在第二位的三星為29%,排在第三的HTC為9%,而摩托羅拉卻處在虧損之中。由此不難看出,雖然Android攫取和占有市場份額上表現不俗,但在幫助合作伙伴獲取利潤上卻乏善可陳。除了三星可圈可點,但仍與蘋果存有不小的差距外,其他廠商所獲取的利潤更是與蘋果無法相比。此外,聯系到利潤率,蘋果的利潤率在35%左右,三星為17%,HTC為15%,摩托羅拉為-1%,由此不難看出市場份額與利潤上強大反差的原因。還有就是智能手機價格,毫無疑問,在同等的主力機型中,蘋果的iPhone價格是高的。這也影響到了廠商們的利潤。
縮減產品線——iPhone尷尬不已
但是如果蘋果的這些對手將價格提高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銷量的下滑,所以從價格上做文章的空間并不大。那么在縮減成本上可以嗎?對于這些廠商來說可行的就是壓縮已有的產品線,也就是它們所言要提高單款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此,三星的主力機種Galaxy S及SII是典型的代表,這也是為何三星相比其他的廠商,其利潤與蘋果差距小的原因。也許就是受到三星的啟發,所以其他的廠商也希望在今年能夠如法炮制,至少可以通過縮減產品線把成本降下來,進而變向提高利潤。從這個意義上看,蘋果iPhone的對手們此舉頗有些尷尬,而這種尷尬處理不好的話,將有可能演變成一種冒進,給自己帶來風險。
首先縮減產品線,就對廠商單品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局限在與蘋果iPhone之間,也表現在彼此之間。但從過往看,任何一家廠商的單品競爭力都無法與iPhone相比。這種無法相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布后的市場影響力及銷量,包括頗為成功的三星Galaxy S系列,其二是這種影響力及銷量的可持續性。業內也許應該記得,蘋果的iPhone4S與iPhone4發布的間隔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即蘋果以一款主力手機與對手撐了一年半的時間,但依然是暢銷的手機。而iPhine4S上市后的銷售火爆在替代原有iPhone4后,又將iPhone的整體銷量帶上新的臺階。據新的來自尼爾森的統計,在去年的后三個月時間里,蘋果iPhone的銷量陡增,這之中除了新發布的iPhone4S之外,之前的iPhone4,甚至是更早的iPhone3GS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似只有一款產品的蘋果iPhone,其實從市場和價格區間看,已經形成一道無形的產品線。因為在iPhone4S上市之后,蘋果早的3GS的合約價降到了零,進而拉動了蘋果整個iPhone的銷售。相比之下,蘋果的對手們幾乎沒有一款手機可以像iPhone一樣可以有如此延續的市場影響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注定了對手們單款,或者說是少款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相對于iPhone要小得多,這反過來又加大了創新的難度。但事實證明的,單款產品創新力它們遠不及iPhone,那么初期這極有可能造成銷售不濟,又沒有后續的可持續的市場影響力,進而造成出貨量的下跌。由于之前采取了機海戰術,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述的缺失,可一旦縮減產品線的話,這些弊端就會顯現出來。
更多業界人士認為,蘋果的對手們在今年縮減產品線的做法并不明智。他們只是看到了表面上蘋果iPhone的表現,并未真正分析蘋果iPhone無形的市場策略,如果說之前,這些廠商的市場策略是把多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那么現在是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究竟哪個風險更大呢?
珍島網絡運營專家分析,面對這些兩難困局,蘋果iPhone的對手們應該仔細思考,如法炮制的做法是否可行,兩害相遇取其輕,也許堅持既有的戰略,雖說利潤會受到影響,但至少還能拿到部分的市場份額,否則利潤上不去,份額又丟了,豈不是得不償失嗎。